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谋划了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也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实现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了医院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下的优异答卷。
百年名院砥砺前行,党建领航彰显责任担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创立于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 1923 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陈雨苍博士呕心沥血、竭智尽能,创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由此启航,也开启了现代医学在荆楚乃至华夏大地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篇章。
一百年来,一代代医务人员始终牢记陈雨苍“爱国为民、一生为党、赤胆忠心、奋斗终生”的高尚情怀,以鲜红的初心、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不屈的奋斗,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上铸就了一座不朽丰碑。
医院“红色医疗先锋队”走遍全国
万红慧书记指出,与我国很多其他知名医院的前身系教会医院不同,武大人民医院诞生伊始,体内就携带着闪闪的“红色基因”。因此强调党的领导,强调医院公益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医院始终不渝的办院方向。
这一点,从医院院徽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院徽中三颗红心簇拥着一个“人”字,寓意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所百年红色医院,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最中心的位置,贯穿预防、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
“一院三区”整体布局
今天的武大人民医院已拥有首义、光谷、洪山三个院区,门诊量、开放病床数等重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十,在各大医院排行榜全面进步,最高排名全国第 7 位。科技产出位居全国医院第 3,四大学科位居全国前 10,肾、心、肺移植例数分别位居全国第 2、4、7 位。
医院整体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级的疑难危重综合救治医院。医院重磅创新成果发表于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实现湖北临床医学历史性突破。同时医院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诸多重磅荣誉。
除了注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外,医院通过建立托管、联合、协作、合作与支援“五位一体”的医联体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北到新疆,南到海南,医院医联体单位已达 100 家,5 家托管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同时,医院高质量完成支边援外、突发公卫应急、健康帮扶、湖北“323”攻坚工程等公益任务,获得各级党委政府及基层群众广泛点赞。
万红慧书记表示,抗击新冠疫情可以说是武大人民医院“红色基因”的集中体现。在 2020 年抗疫中,医院凸显了“5 个最”:投入 4000 张床位、5000 多名医护,负责“最广”的 10 条战线抗疫工作;“最重”的救治任务,主导首义院区、光谷院区、武昌方舱、武体方舱 4 大抗疫主战场;在全国医院中“最早”开展核酸检测和心理疏导,“最晚”关闭方舱医院和重症病区;“最多”的救治病人数,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5510 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 1624 名,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医院又先后受命驰援黑龙江、吉林、北京、香港、河南、新疆、上海等地,打满抗疫“全战场”。2022 年底面对新一轮疫情大考,医院倾注全力,果断全面开放 5238 张床位打造“超级医院”,坚决落实新冠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获得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赞誉。
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18 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第一次就公立医院加强党建作出的最为系统全面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明确要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万红慧书记介绍,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对公立医院加强党建的要求,武大人民医院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把公益性写在改革发展旗帜上,把红色基因植根于百年文化之中。
为此,医院一方面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领风气之先,创新地建立了“院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四级党组织模式,在全院 127 个临床学科(亚科)中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全院党支部数由 75 个扩充到 176 个。在 2021 年建党百年之际,作为湖北省医院唯一代表受邀参加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并专题汇报党建成效,获得高度赞誉。
“红色医疗先锋队”重温入党誓词
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把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院党委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创新发展战略思路,全国创新组建成立心血管医院、神经精神医院、眼耳鼻喉医院、消化医院、泌尿肾科医院等五大“院中院”,为打造国家及区域一流医疗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这五大“院中院”融合的均是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权威排行榜中常年位居全国前列。“院中院”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内外兼修”和“强强联合”,更能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向“精而强”的方向发展,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便捷的“一站式”集成健康医疗服务。
自主研发领跑全国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内镜精灵”亮相进博会
万红慧书记特别提到,这些院中院的冠名中都没有“病”字,体现了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研发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
除了在临床领域积极追求创新外,作为一家研究型医院,武大人民医院还与武汉大学等校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跨学科融合医学研究中心,为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医院成立3院士领衔的全球首个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
医院成立全球首个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全国医院首个医工融合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跨学科融合医学研究中心,6 位两院院士、50 多位国家级人才进驻医院交叉融合创新平台。
培育形成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融合创新为引擎、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为导向的创新高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前瞻思维、学科交叉创新意识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以高端人才技术的集合优势攻关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难题,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念好人才“育引用”三字经,谋划医院未来发展
2021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万红慧书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医院必须建设一支与世界一流医院相适应的,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既要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队伍方面形成相当规模,又要让院内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充分施展才干。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院党委念好“育、引、用”的人才队伍建设三字经,大兴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积极把人民医院打造成集临床医疗、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人才高地”。
万红慧书记补充道,“育”是指青年重点人才培养体系。在这方面医院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帮助更多干事创业的人才练好“内功”。经过历时 20 多年、持续 6 轮的培养,百余位骨干人才均已成长为国内相关学科的中坚力量,培养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和饮誉海内外的名医。
院党委对在《Nature》发表创新成果的青年人才团队予以专题表彰和嘉奖,奖励1200万元
“引”是指“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因凤筑巢”,具体来讲就是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目标,实行“一站式”人才落地服务模式。借助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医院国字号人才突破 30 人(次),省部级人才突破 60 人(次),增幅近 3 倍,新增近 10 类国家级人才项目。60 余人(次)在国家级学术团体担任主委、副主委等职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医学名家和高水平专家学者。
“用“则是指把握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特别是在干部使用方面,坚持党管干部根本原则,严把德才标准,注重在一线急难险重工作中培养、锻炼、考察干部。坚持公开选人、公正用人、公平识人。综合运用量化评分、个人述职及民主测评多种方式对干部进行年度考核。
百年发展,硕果累累。在此基础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宏大愿景。诚如万红慧书记所言,站在又一个百年的新起点上,全体“人民人”将以不变的初心和不灭的梦想,致敬百年辉煌,凝聚奋进力量,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以及对生命和健康的敬佑书写新时代“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崭新篇章。(原文发布于2023年5月16日 《学习强国》)